2016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要點
訪問次數:
發布時間:2016-04-18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起步之年。2016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繼承創新、拓展提升,開放協同、精準發力,扎實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取得新成效,為實現到2020年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水平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開好局,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提供更加有力支撐。
2016年在全面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各項工作的同時,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推進“十三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
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倡導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全方位啟動“十三五”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一)廣泛深入宣傳普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1.圍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需求,大力普及宣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普及宣傳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觀念,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著力普及宣傳協調是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觀念,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協調發展的意識;著力普及宣傳綠色是永續發展的觀念,牢固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激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著力普及宣傳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觀念,牢固樹立互利共贏的意識,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著力普及宣傳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理念,牢固樹立科技創新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的意識,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和參與創新創造創業的積極性。(各成員單位)
(二)緊緊圍繞中央部署,全面落實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各項任務
2.推動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目標和要求,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中國科協、發展改革委、科技部)
3.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具體措施,密切配合,抓好落實,將科學素質工作納入本部門、本系統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加強對本部門、本系統科學素質工作的指導。引導和支持各地把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作為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實施《科學素質綱要》的重點任務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各成員單位)
4.召開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全面部署“十三五”《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開展《實施方案》宣講解讀,發布《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白皮書》。(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
(三)大力倡導科學精神,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組織各級各類新聞媒體深入宣傳中央領導同志關于科技工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宣傳重大科技工程項目、科技領域重要活動,反映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成就,廣泛開展科技領域經驗和典型宣傳,弘揚科學家科技報國的高尚情操、無私奉獻的愛國情懷和堅守創新的科學精神,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成員單位)
6.加大科技宣傳力度,扶持科技宣傳報道做大做強,制作更多適合在電視、廣播電臺和互聯網同步傳播的科普作品,鼓勵辦好電視科普頻道、欄目,舉辦科技類全國電視大賽。鼓勵報刊和網站增加科普內容或增設科普專欄。組織開展科技宣傳報道編輯記者學習培訓。(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部、中國科協)
7.全面總結“十二五”科學素質工作取得的經驗和成績,對“十二五”以來《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和業績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中國科協、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部)
二、緊緊圍繞創新創造創業主題,廣泛開展全民性科技教育、傳播和普及活動
把握雙創時代潮流,突出工作主題,弘揚創新創業精神,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廣泛深入開展主題性、全民性、群眾性科普活動,促進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一)圍繞綱要主題,廣泛深入開展科普活動
8.緊扣主題主線,結合部門特色,廣泛開展專題科普活動。組織好質量月、安全生產萬里行、世界氣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國際減災日、世界濕地日、世界標準日、“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愿者中國行、全國防災減災宣傳周、質檢科技周、林業科技周等各類專題科普活動。(各成員單位)
(二)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公眾創新創造創業熱情
9.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對服務社會、改善民生的推動作用,大力宣傳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創新創造等內容,宣揚創新創業精神,促進就業觀念轉變,激發創業熱情,帶動更多勞動者積極投身創新創業活動。(各成員單位)
10.聚焦創新創造創業主題,加大科普宣傳力度,深入開展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全國食品安全周等主題活動,推動形成崇尚創新創造創業的社會環境。(各成員單位)
(三)回應社會關切,大力營造科學理性的社會氛圍
11.深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4號),大力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廣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講教育活動,弘揚科學道德,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防止造假的科技創新環境,推動形成更好的學術環境,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創新實踐。(各成員單位)
12.圍繞社會廣泛關注的醫療保健、環境保護、應急安全、防災減災、生命文化等熱點和焦點問題,及時開展科普創作和傳播,快速、準確為公眾解疑釋惑,編寫《科學解讀公眾關注熱點》,強化專題宣傳,提高公眾科學理性和健康生活能力。(各成員單位)
三、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厚植公民科學素質基礎
突出重點帶動,著眼薄弱環節,強化精準服務,推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穩步提升,著力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一)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
13.完善中小學科學課程體系,研究提出中小學科學學科素養,更新中小學科技教育內容,加強對探究性學習的指導。修訂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增強中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學的橫向配合。(教育部)
14.修訂普通高中科學與技術領域課程標準,在完成修訂稿的基礎上,廣泛征求意見完善并頒發。規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與科學實踐、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實施“中學生英才計劃”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加強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強化中等職業學校科技教育,系統提高學生科學意識和綜合素養。(教育部、中國科協)
15.組織開展大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等課程改革,實施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擇業觀念,成立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新性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進一步規范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大力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挑戰杯”大學生科技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活動。(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
16.廣泛組織開展學校科技節、公眾科學日、紅領巾科技小社團、“科技之光”青年專家服務團和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求真科學營等活動。積極推進科技場館、博物館、科普大篷車進校園。(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中科院、文物局、共青團中央)
17.大力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動,滿足青少年對科技、教育信息的個性化需求。面向農村學生,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開展科技輔導、心理疏導、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務。加強各類家長學校和青少年科普陣地建設。開展科技類親子體驗活動,搭建傳播科學家庭教育知識的新平臺,提高家長特別是母親的科學素質。(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質檢總局、林業局、旅游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氣象局、中科院、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二)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18.大力開展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深入實施現代青年農場計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農村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培養計劃,促進農業農村創新發展。深入實施巾幗科技致富帶頭人培訓計劃,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新型職業女農民。(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
19.深入開展世界糧食日、健康中國行、千鄉萬村環保科普行動、農村安居宣傳、科普之春(冬)等各類科普活動,提高農民科學素養,建設美麗鄉村和宜居村莊。(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
20.加強農村科普信息化建設,實施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建設科普中國鄉村e站,大力開展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新農民微視頻展播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動。發揮中國智慧農民云、科普中國服務云、中國環保科普資源網、中國興農網、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農村科技網絡書屋等作用,幫助農民提高科學素質。(農業部、中國科協、中央組織部、科技部、國家民委、民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局、地震局、氣象局、全國婦聯)
(三)實施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行動
21.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全面推進高級研修、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崗位培訓、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等重點項目,開展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殊培養工作。幫助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攻關、解決技術難題,參加跨行業、跨學科的學術研討和技術交流活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22.積極開展訂單式、定崗、定向等多種形式的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安全生產培訓和創業培訓,基本消除勞動者無技能從業現象。組織開展技能就業培訓工程暨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和新一輪全國百家城市技能振興等專項活動,深入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項目,開展全國職工技能大賽、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全國青年崗位能手、“青創先鋒”評選等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
23.大力開展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春潮行動”--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家政培訓、城鄉婦女崗位建功評選等活動,提高進城務工人員在城鎮的穩定就業和科學生活能力,促進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24.繼續深入開展全國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科技周等大型宣教活動,持續推進安全培訓,提高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其他從業人員及農民工的安全生產素質。(安全監管總局、科技部)
25.深入開展“大國工匠”“最美青工”、智慧藍領、巾幗建功等活動,激發職工創新創造活力,形成人人崇尚創新、人人渴望創新、人人皆可創新的社會氛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安全監管總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氣象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四)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26.認真貫徹落實《2013-201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有關部署要求,嚴格執行《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有關規定。重點加強市縣黨政領導干部、各級各部門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機構負責人和國有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負責人等的教育培訓。(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
27.在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中,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內容的學習,把樹立科學精神、增強科學素質納入黨校、行政學院和各類干部培訓院校教學計劃。鼓勵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通過網絡培訓、自學等方式強化科學素質相關內容的學習。(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
28.在干部培訓教材建設中強化新科技內容的編寫和使用,編發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應知必讀科普讀本。編制《新科技干部必讀》。(中國科協、中央組織部)
29.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有關要求,在黨政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任職考察、年度考核中,強化與科學素質要求有關的具體內容。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內容。制訂并不斷完善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監測、評估標準。(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30.辦好院士專家科技講座、科普報告等各類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普活動。繼續在黨校、行政學院等開設“科學思維與決策”系列課程。做好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組織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到科研場所實地參觀學習,積極開展院士專家咨詢服務活動。(中科院、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31.推廣發布一批優秀科普作品,選樹一批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的先進典型。(科技部、中科院、中國科協、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
(五)強化薄弱環節科學素質工作
32.實施科普精準扶貧,加強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科普服務能力建設,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的服務力度。大力開展巾幗科技致富工程、巾幗科技特派員、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等工作,組織開展“智愛媽媽”活動,編發《婦女科學素質讀本》,努力提高農村婦女科學素質。(國家民委、科技部、農業部、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33.實施科普援藏援疆工作,加大科普資源傾斜力度,加強雙語科普創作與傳播。繼續開展“邊境民族地區雙語科普試點”和“全國少數民族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工作。(國家民委、科技部、民政部、中國科協)
四、強化科普供給側改革創新,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能力
圍繞需求導向,把信息化作為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切實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創新發展,不斷擴大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
(一)實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34.繼續打造科普中國品牌,建設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分享的科普生態圈。建設科普中國服務云,實現科普的信息匯聚、數據分析挖掘、應用服務、即時獲取、精準推送、決策支持。建立完善網絡科普內容科學性把關、網絡科普傳播輿情實時監測機制。深入探索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科普公共服務新模式,實現科普的倍增效應。(各成員單位)
35.支持優秀科普原創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等重大選題,支持科普創作人才培養和科普文藝創作。大力開展科幻、動漫、視頻、游戲等科普創作,推動制定科幻創作的扶持政策,加強科普創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各成員單位)
36.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定向、精準地將科普信息送達目標人群。通過科普中國服務云、科普中國V視快遞、科普中國e站推送等方式,用好“科普三農”、環保科普365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動科普信息在社區、學校、農村等的落地應用。鼓勵科研機構運用科普公眾號等新媒體手段廣泛開展科學傳播,強化科普頭條新聞推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群眾及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務定制化推送力度。(各成員單位)
(二)實施科技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37.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師范院校開設科技教育等專業或相關課程,培養更多科技教育師資。在“國培計劃”中,加強科學教師科學素質能力培訓,培養“種子”教師,推動各地加大對科學教師以及相關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教育部、發展改革委)
38.不斷更新豐富科技教育培訓的教材內容,開設專業課程與科技前沿講座等。將科普工作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及環境保護、節約資源、防災減災、安全健康、應急避險、科學測量等相關科普內容納入各級各類科技教育培訓教材和教學計劃。加強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民族地區雙語教育和各類培訓中科技教育的教材建設。按照《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要求,豐富科學教育類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各成員單位)
39.大力推廣科技教育優秀教學成果。加強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研究建立符合我國青少年特點、有利于推動青少年科學素質提高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青少年科學素質測評體系。(教育部)
40.建設科技教育培訓基礎設施,重點加強農村邊遠貧困地區中小學科技教育硬件設施建設。調動社會資源積極參與中小學科技教育網絡資源建設,不斷豐富網絡教育內容。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場館、職業學校、成人教育培訓機構、社區學校等各類公共機構積極參與科技教育和培訓工作。(教育部、國土資源部、質檢總局、中科院、工程院、文物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41.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專家參與科學教師培訓、中小學科學課程教材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有條件的中學科學教師到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重點實驗室參與科研實踐。加強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推動高校師生廣泛樹立科學道德和科學精神。推動實施“科學與中國”科學教育計劃。進一步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中科院、工程院、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
(三)實施社區科普益民工程
42.深入開展科技、文化、安全、健康、環保進社區等活動。組織開展社區氣象、防災減災、燃氣用電安全、電梯安全以及社區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訓等各類應急安全教育培訓。面向城鎮新居民開展適應城市生活的科普活動,幫助新居民融入城市生產生活。(各成員單位)
43.編制《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研究起草關于推進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的指導意見,將社區科普工作納入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和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建設總體部署。(民政部)
44.推動基層服務中心融合發展,在新建及現有的基層服務中心中拓展科普功能。建設科普中國社區e站,結合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建設、國家智慧城市建設、養老與社區服務信息惠民專項行動計劃,深入推進社區科普益民服務站、科普學校、科普網絡建設,進一步加強社區科普組織和人員建設。充分發揮科普基礎設施作用,面向基層群眾開展科普活動。(中國科協、民政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體育總局、全國總工會)
45.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中切實加強社區科普工作,面向社區提供多樣化的科普產品和服務,動員駐區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社團、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等相關單位開發開放科普資源,支持和參與社區科普活動。(中國科協、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家民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質檢總局、體育總局、安全監管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中科院、地震局、氣象局、共青團中央)
46.依托社區機構和科普志愿者組織,引導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崗、工人先鋒崗、青年文明崗、巾幗文明崗以及在社區有影響和號召力人士的帶動作用,加強社區科學文化建設,助力和諧社區、美麗社區建設。(民政部、中央組織部、文化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
(四)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47.制訂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地基本建設計劃。制定完善各類科普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的規范標準和運行機制,研究制定科普基礎設施的評估體系,開展監測評估工作。(中國科協、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質檢總局、林業局、地震局、氣象局)
48.進一步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發揮自然博物館、專業行業類科技館以及中國數字科技館的科普資源集散與服務平臺作用。大力推動虛擬現實等技術在科技館展教中的應用,生動展現科技前沿。推動中西部地市級科技館、專題行業科技館建設。推動建立科普標準化組織,制定科技館行業國家標準體系以及相關標準規范,開展科技館評級與分級評估。建立健全科技館免費開放制度。(中國科協、中央宣傳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中科院)
49.依托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具備科技教育、培訓、展示等多功能的開放性、群眾性科普活動場所和科普設施。加快建設農村中學科技館、鄉村學校少年宮等農村青少年科技活動場所。加強科技場館及基地等與少年宮、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聯動,利用線上科普信息加強現有設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各成員單位)
50.依托現有資源,建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防災減災、安全生產、食品藥品、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農林業、氣象等行業類、科研類科普教育基地。制定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制度,推動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各類培訓基地和文化場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內容,引導海洋館、主題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動植物園、旅游景區、地震臺站、地震遺址遺跡等公共設施增強科普功能。(各成員單位)
51.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工程中心(實驗室)、科技社團向公眾開放實驗室、陳列室和其他科技類設施,充分發揮天文臺、野外臺站、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高端科研設施的科普功能。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對公眾開放研發機構、生產設施(流程、車間)或展覽館等,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科技人才和資源優勢,積極組織開展科普活動。(各成員單位)
(五)實施科普產業助力工程
52.開展科普產品和服務發展相關政策研究,推動制定科普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將科普產業納入高新技術產業、創意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相關優惠政策范圍。(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文化部、中國科協)
53.成立全國科普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制定科普相關標準。建立科普產品研發中心,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加強科普創作和產品研發示范團隊建設,探索科技創新和科普產業結合的有效機制。(中國科協、科技部、質檢總局)
54.搭建科普創客空間,支持創客參與科普產品的創新、創造、創業。鼓勵建立科普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鼓勵科普產品和服務交易平臺建設發展。(各成員單位)
(六)實施科普人才建設工程
55.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加強科普人才培養、使用和評價的政策研究,推動制定科普學科發展、科普專業設置、科普人才評價標準、技術職務等相關制度。(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
56.深入推進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試點工作,開展科普方向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估指標研究,制定《科普方向碩士學位基本要求》和《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方案》。以科普組織管理、科技教育、科技傳播、科普活動組織、科普經營管理等從業者為重點,及時更新補充科普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手段。(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
57.搭建科學傳播服務平臺,發展壯大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在中小學校、科普場館、青少年宮等建立專職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動員科技特派員、大學生村官、農村致富帶頭人、氣象信息員、中小學教師和科普志愿者等擔任科普宣傳員。加強雙語科普人才的培養。發展壯大社區科普隊伍。培養和造就企業實用科普人才。(各成員單位)
58.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組織管理制度,推動各級各類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推動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團組織。搭建科普志愿活動服務平臺,規范記錄科普志愿者的服務信息,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務激勵機制。鼓勵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中學生、傳媒從業者參與科普志愿服務。發展應急科普志愿者隊伍。(各成員單位)
五、深入推進聯合協作機制建設,激發全社會參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新動力
大力加強聯合協作,進一步完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長效機制,不斷強化基礎保障,更好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
(一)深入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共建
59.繼續深入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共建機制建設,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合理分解到各地,形成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
60.建立科研與科普相結合的機制,研究制定在符合條件的國家科技計劃中增加科普任務的措施與辦法,推動重大科技成果實時普及。(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國科協)
61.建立完善監測評估機制,創新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評估方法,完善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體系。(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
(二)建立完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社會動員機制
62.加強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和國家總體規劃以及相關工作的銜接,切實發揮政府在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形成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良性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各成員單位)
63.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創建活動。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以獎代補、獎補結合,進一步發揮農村科普先進集體和帶頭人,以及科普先進社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各成員單位)
(三)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基礎條件建設
64.在國家和地方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關專項規劃以及有關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的法律法規中,體現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完善促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策法規,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配套政策法規和地方科普條例的研究制定工作。(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中國科協)
65.繼續支持對地方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相關的轉移支付。各有關部門根據承擔的《科學素質綱要》實施任務,按照國家預算管理的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所需經費。加強科普經費、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經費等專項經費使用情況的績效考評,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財政部、中國科協)
66.頒布《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和《全民科學素質學習大綱》,為公民提高科學素質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導。(科技部、中國科協)
67.加強理論研究,完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理論體系,啟動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長期戰略研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提高我國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國際影響力。(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